很久沒有寫部落格(我是說除了那些推薦文、業配文之外)。
為什麼突然開始打部落格?
因為發現太多話想說了,而我的筆動的實在不夠快,大部分時候,寫完一篇日記我的手也去了大半,
而很多議題,是的,我腦中運行的很多事情,真的很需要誰一起來討論,陌生人也好,
即便我們很可能只是隔著螢幕、隔著虛空握了握手,也無妨。
Gap Year、旅行、或是實習時,有些不認識的讀者會寫信給我,
討論他們的想法與人生,無論那些是疑問、讚美或批評,都讓人受益。
時隔兩年後終於回到網路上寫字,必須先讚許一下自己的勇氣,
畢竟對我來說,把自己的腦袋打開來給別人看終究是件有點可怕的事情,
但我之後發現,腦袋或思緒如宇宙之初始一樣混亂時、嚴重至失語時,是更可怕的一件事情,
而文字,始終是讓自己的思緒更清明的一種方式。
--
回到今天的主題,心智多工。
不知道其他人是否跟我有一樣的情況,
我發現自己無可避免的,同時在思考著很多議題,很多時候心緒有拉扯的感覺,而我找不太到平衡點。
像是....
剛跟一個朋友結束了一場討論(好吧也不算朋友)
身為一個資料分析師,我們在討論他們公司的產品應該要看什麼樣的KPI,
他們這幾個月來公司的營收遇到一些瓶頸,
一路從營收主要來源的客戶點單的conversion rate,談到各個城市間各種不同產品的營收比例,
進而發現在特定幾個城市,某些應該要表現好的產品卻表現得很差,
分析可能原因後,發現在那些城市的產品供應商,所提供的產品品質遠低於其他城市,導致客戶回購率低落。
基本上這很傾向商業面的討論,公司的營收和策略,我一直很喜愛從數字裡面去探討這些商業議題,
但昨天,我思考科學技術像是...
像是AI、演算法、統計指標,我們討論Python和SQL,討論一些統計指標、討論prediction model的精進,
我深深覺得自己在Python和SQL等這類的程式語言,會,但不精,
近期認真想刷幾下Leetcode,搞懂AI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
技術這件事情上,學生時學著Machine Learning,到了工作上後還能用Data Mining嚇唬嚇唬人,
而一年過後,客戶已經想聽你講AI,在技術這條路上,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讓自己更精進,有一些計畫也正在進行。
而我同時在思考的是人生,
剛剛讀Pieter Hintjens的「臨終協定」,他是一位作家、程式設計師跟思想家,
他是分散式系統專家,撰寫超過30個以上的通訊協定與規格書,
而這篇文章,是他癌末時寫給人生的最後規格書,以超然理智的口吻敘述生死。
是的,關於死亡,在這一年多來也一直是我腦海中的議題。
在工作上,我思考數據對於商業決策的應用,在數字裡挖商業的寶;
在學習上,即使已經離開了學校有一段時間,ML, AI等等的議題仍然不斷在發酵,我很想、也需要跟上腳步;
但在人生上,我想出國工作已久(從兩年前Gap Year回來後開始)我在思考死亡,更在思考怎麼樣的人生不會遺憾。
當這些思考同時運行時,真的有種感覺自己的大腦中有多個CPU同時高速運轉,快要爆炸。
或許自己性格裡那些微完美主義、極端主義作祟,
我很常時候會瘋狂做某件事情,然後又瘋狂做另外一件事情,
像是用整整一年在世界流浪享受人生,或是很認真的研究AI,或是很認真的找工作。
當然,滿幸運的是,在這個世界上這麼多的議題中,我已經濃縮到這三個小小的議題上,
不過很多時候他們仍然呈現強烈拉扯的感覺。
很多時候,我宣稱自己知道自己要幹嘛、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,
但目前,至少現在這個當下,我確實有點困惑。
應該要走向數據與商業策略多一些,或是要擁抱AI、程式語言等技術,或是我要很認真的拋下一切再次去旅行,感受活著?
前兩者牽涉到很多職涯的探討(而這或許是另一個議題),
而後者,在Gap Year後那種瘋狂的探索世界的事情我自覺已經完成了滿大一部分,
在這兩三年中,反倒比較像要落實,落實那時候想的一些信念,而我現在確實也因為那些信念而感到滿快樂、滿踏實的。
寫了這麼多,雖然思緒混亂,但因著文字的整理發現其實事情也沒有那麼複雜,
幸運的在一個能用數據思考著商業決策的工作領域中,其實只是繼續擁抱它而已,
同時也繼續擁抱知識,對AI、Deep Learning等這些未知領域知識的擁抱,不用為自己設下什麼目標,我只是單純想知道更多,
而至於人生哲學的探討,倒不如讓自己的心態更open mind、更隨興一些,
你會有一些機會,那就抓住,但不用太eager些什麼,用心地做好自己,開放的心胸擁抱新的機會,
就像期待去日本的出差、就像天上掉下來的免費德國機票、就像新的工作機會,
試著計畫什麼,但也不用太為了無法跟上計畫而有太多情緒的起伏,就去,就做,就擁抱。
一如在旅途上能抓到的任何機會與風景,Just Enjoy。
You have the direction, you have a plan. But you don't need to follow, just enjoy, just live. Just liv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