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夢想和現實的平衡,在TUM的夕陽下,似乎是找到答案了。

 

下班後和Philip去MVG Station(交通中心)辦交通月票、試銀行提存款,

想要在德國生活,英文還真是很不夠用。

MVG裡面沒人會講英文、銀行寄來的開戶通知也全都是德文,尤其德國人的「行政縟節」又多又煩,

光開個戶頭,我就收到5封不同的通知信,ATM密碼、網路密碼、轉款密碼巴拉拉,

為了「安全因素」,這五封都還是分批寄到,一等等了一兩個禮拜,然後tax number(類似德國身分證號碼)到現在還沒寄到...

連要填寫的資料也全都是德文格式,沒一個通德文的人幫忙做翻譯,在德國跑行政根本寸步難行。

 

明明只是一張月票,還要工作合約、ZAV、學生證明、義務實習證明(雖然是假的但可以省比較多)巴拉拉一大堆,

拿著好不容易弄到的學生月票,還發現這一大堆文件只是換到兩組「號碼」,

讓我可以每個月去機器買「真的」月票,而且一次只能買一個月份,月中買也一樣是到月尾,哭笑不得,

總之兩個禮拜過後,我搞了半天也還是沒弄到一張月票,

但也算差不多把該開的戶頭、該弄得交通、該辦的簽證給全都了結了(灑小花)>///<

 

「I know there is a cafe which can see the whole Munich, do you want to go?」

能夠看到慕尼黑夜景跟全景的地方?!哇哇哇真的超幸運的,最喜歡私房景點了!

  

結果走走走,Philip竟然帶著我走進了他自己的大學,慕尼黑工業大學(TUM)的系館?

滿頭霧水兼莫名其妙,但第一次踏進別人系館感覺又超級興奮,

尤其TUM又是德國極優秀的大學,沒機會進來讀書,有幸能到此一遊一下也不錯囉!

《延伸閱讀》慕尼黑工業大學 

 

位在五樓的咖啡廳剛好是四周的制高點,

BMW博物館、奧林匹克高塔、西門子總部都伸手可及,

連感覺好遙遠的瑪麗雅廣場,現在看起來倒像個巨大的樂哥積木,

夕陽斜照,金色的陽光灑滿整個城市,咖啡館也像鋪上了金色的地毯。

 

溫暖的一杯可可只要3歐元,

不過德國的菜單就是這麼可愛,

不只點「啤酒」,還要點「哪種啤酒」;點個「熱可可」,還要點「哪種巧克力」(攤手)

 

和Philip是在兩三天前的AIESEC Meeting上認識的,

本來覺得AIESEC就只是個提供工作機會的人力銀行,

但來到德國後倒因為這組織多了很多機會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,也挺不賴。

 

公司裡的德國人都很不像德國人,在Philip身上,總算是體會所謂「德國人」的氣質,嚴謹、拘謹、不多話,

但他的不多話又不是那種不想理人的感覺,至少話題都會被很友善的延續,

也會很熱心的帶你去參觀學校圖書館、逛系館,甚至會說服你一起偷闖已經鎖上的大禮堂(?!)

我把它稱之為德國式「很冷靜的熱情」。

 

我老搞不懂德國的教育體制,他們在國中時有三種教育方向的選擇(當然是老師和家長在選啦),

只有文法高中(Gymnasium)才有機會進入大學的高等教育。

「But it's not fair. Most of German will study the Gymnasium.」他說,

因為父母如果沒有能力在課業上幫助他的小孩,小孩的學業成績就不會太好,

所以在有些主幹學校(Hauptschule)的班級甚至一個德國小孩都沒有。

 

我意外的倒不是主幹學校裡沒有德國小孩的現象,而是他跟德國很認真的覺得這是個問題,

甚至開始著手改變教育體制,像是把原本的13學年改成12學年(雖然沒幾年又改回來了哈)。

這就像台灣的多元入學問題,總是有些孩子因為家裡沒辦法負擔才藝開支,而少了很多經歷,

但...我們還是讓多元入學法案通過了。

 

總之約莫是教育體制、他的一年Gap Year,所以即使我們同年,他還有一年半的大學要念。

 

Have u already done your gap year?」他這一問真是太驚喜了,

在台灣只會被滿臉疑惑的問「停一年?」,原來德國真的有Gap Year的不成文傳統。

德國人是我心目中數一數二愛旅行的人種,不僅是自己在世界各地不斷遇上德國人,

更是因為來到這裡後,和人們談起Holiday、滑雪、野餐跟烤肉,大家的眼神都會馬上一亮,

談起另一個國家,人們的反應也不是台灣的那種「我也想去」,而是「我也在計劃去」,

小孩用各種方式出國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,

像Philip在高中畢業時就去加拿大打工旅行了一年,他自己的弟弟,才13歲就要去北京交換了。

 

對於世界的追求,在台灣和德國有不一樣的感覺,

又像是老闆之前說:「I don't know what's Asia company will think. However, I can sure that in Europe, companies will want to have more opprotunities to hire international interns. 」

台灣的新創公司會想要收一個外國實習生嗎?

  

「如果你們是想來聽個吉普賽女孩的流浪故事,那很遺憾我不是。」

在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圖書館中,想到自己在離開台灣的前幾天,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分享會上,我說。

也不是沒憧憬過吉普賽人的灑脫不羈,我也曾嚮往他們眼裡的堅強和滄桑,帶著神秘的浪漫,

但比起漂泊四方的吉普賽人,德國人更貼近我理想中的旅行民族。 

 

同樣都在探索世界,但德國人的探索帶著更多享受、獵奇的心態,

但吉普賽人有種漫無目的的彷徨。

 

「I would like to live in other country for several years.」Philip說,

「你也是?幹嘛不喜歡自己的國家?」

「No, I will come back. I don't want to leave forever. I just want to do it when I am young.」

Leave for several years.

其實只是一句話,我卻突然找到了答案。

 

每次離開都有些苛責自己的心態,想著我這麼愛這裡,那為什麼還要飛,

但我也憧憬外頭的世界呀,想看清楚世界的樣貌和自己的位置,

我無法欺騙自己說,如果有機會擁有旅居他鄉的機會,我會不屑一顧的放掉。

 

而日子就卡在思考捨得或捨不得之間,被焦慮跟疑惑捆綁。

 

但為什麼不像Phillip這樣坦蕩的說出自己的選擇,聽從心裡的聲音,

坦坦蕩蕩地承認自己還是對世界有太大的好奇、太想追求、太想享受。

像德國人一樣,要醉就醉得徹底,要享受生活就享受到淋漓盡致,

關於人生的下一步,So What?就單純地聽從每一個當下心裡的選擇

 

沒什麼好苛責自己的,離開半年不代表離開五年,離開五年也不代表十年二十年都不再回去。

 

唯一害怕的是...沒機會回去了,

當職場、學業與同年齡的人越差越遠,當你回去後人們都已開始職場、碩士畢業,但你卻仍然一無所有。

只是,真的一無所有嗎?

「Of course I know, if I go back, I can get a good job. But I just don't want now.」

這一年,真的一無所有嗎?還是賭到了一個不會輸的經歷呢?

如果是後者的話,為什麼要怕呢?

 

從決定休學的那一刻起,你就已經決定了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了,

既然如此,又為何要害怕回去感不上大家的腳步呢?不同的路,早已不能夠比較。

Felipe爭取到了正職,申請著德國的碩士,這也是一條路。

 

以前只有考試,不知道人生的選擇原來有這麼多,

面對這麼多條路,越來越沒有人在乎你究竟在哪條路上跑到前端,

重點是,你心裡真正想要的是甚麼?這條路通往的是你真正想要的未來和生活嗎?

 

---------------

【實習時間 2014.03.22 - 2014.10】

Munich Time 2014.04.09

 

我在Munich,德國生活第16天

 

---------------

午餐(中國餐廳):5.9 

熱可可:3歐元

 

 

******* Hi, 我是孫MM, 愛吃愛喝愛旅行 **********

 

【部落格 - C'est la "Me"】http://m08142001.pixnet.net/blog

 

 

 

   

arrow
arrow

    孫M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